聚焦核心素养 共议“双减”落地——记苏州工业园区小学数学骨干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双减”文件要求,进一步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10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小学数学骨干共同体“新课标 新课程 新作业”专题研讨活动在线上如期举行。活动以探究性作业设计为抓手,深入研讨作业设计在“双减”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借助江苏省重点课题《“完整学习”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推理意识与能力》的实验研究,引领共同体成员领悟推理意识与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第一阶段,由斜塘学校小学数学教师任世佳交流了探究性作业实践——《动手实践“做统计”》。任老师从三个案例出发,提出了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作业,而学生反馈给教师的是作品,激励着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努力在作业中实现育人,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车坊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李银江分享了探究性作业实践——《鸡头米的多样价值》。李老师在探索中提出作业设计的三点要求:关联生活、学科融合、以生为本,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强化多学科协同促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第二阶段,由文萃小学数学教师马范瑾带领老师们解读核心素养中推理意识与推理能力的内涵要求,并结合一至三年级利用数与代数、综合与实践两个领域,来具体举例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与推理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苏学良,对四至六年级推理意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目标作了进一步梳理,他从培养学生“三会”角度,说明小学阶段数学推理的特点,提出如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意识与能力的策略。
活动第三阶段,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红伟就《也谈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朱老师指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实施必须立足于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提出了数学作业设计的“七个原则”和“七个关系”,作业设计要涵盖数学的学科性,更要突显生活化和创新性,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所承载的育人价值。
最后,苏州工业园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杭瑛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期望全区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以课标学习、作业研究为契机,不断提升学习力、研究力、实践力、思考力,为进一步把握学科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生长;挖掘学科特色,涵养数学素养而努力。
一审一校:杭瑛
二审二校:张嘉
三审三校:周学文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