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个性表达 助推深度学习——记园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五月清和雨乍晴,小语课堂正分明。5月14日下午,园区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之个性化表达教学策略专题研讨活动在景城学校顺利举行。园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飞老师、魏斯化老师、各校小学语文中年段备课组长参加了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教育人才领航年”工作目标,面向学科备课组长,重在提升各校备课组“头雁们”理解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和组织集体备课的专业能力,整个研讨活动通过互动教室面向全区各小学直播。本次研讨聚焦学生个性化表达素养,五位备课组长围绕学生“想象、表达、朗读”的关键能力,展现了各自团队对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二实小杨文静老师执教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精心制作微课视频给学生前学,课上放手给学生迁移学法,整节课清新自然,老师不疾不徐地带领学生入境,给足学生时间,巧妙地指引学生完整地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表述出来,领悟作者对初春田野的赞美之情,让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充足的生长。
莲花学校施唯一老师执教了本次活动唯一一节作文课《我的乐园》,整节课始终充满了一种教学的温度。她特别注重将教学落脚于学生的生长点,课上明确写作要求后,学生先经历了片段写作,经由教师指导和集体评议之后,再进行二次修改,让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东沙湖学校黄静老师的《绝句》有情趣、有深度。她唤醒学生的表达激情,注重对话,有与文本的对话,有与诗人的对话,有师生、生生的对话,由扶到放,让学生在自我品读中,抓住关键词,品味诗句,读出个性化的感受,从而深刻领悟语言运用的曼妙之处。
青剑湖学校陈玲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以讨论夏天有关的诗词拉开帷幕,引领学生在词中走几个来回,景色描写“炼字”开启想象,人物描写还原对话丰富意境,最终回归诗情,以练笔让学生重组心中画面,碰撞出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景城学校金雨亭老师把握《宿新市徐公店》与《四时田园杂兴》相同的人文主题,抓住类同的情感基调,寻找相通的表达特色,将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教学。她善设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形成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的勾连;又互文学习,让学生在入情入境想象中,说清楚、说完整、说生动。整堂课灵动大气,生趣盎然,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这春风化雨中无声涵养。
在研讨环节,陈飞老师组织与会老师自由分成七个组,先请五位执教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进行教学反思。陈老师引领与会老师深度思考了两大问题:个性化表达的课堂是怎样的?个性化表达的评价维度是什么?老师们先分组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在小黑板上书写关键词。陈老师进行归纳梳理,以“学习强国”中习近平对“文明交流互鉴”的论述,提出个性化表达的课堂需要给学生心理安全的交流环境,尊重多元,平等包容,要有人文关怀,希望各校备课组能先思考各自的课堂文化,形成共同愿景。他在各组讨论基础上,提炼出中年段个性化表达的课堂评价维度:有条理、有质量,为高年段有思想地表达打下基础。
陈老师又与大家面对面建微信群,共学吴忠豪教授评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火烧云》案例,研读薛老师的“比读”教学策略,探讨学生语言经验和文本语言的建构,反思薛老师每个板块对学生个性化表达“有条理、有质量”的达成度。并以自己的教学案例,引导老师们思考将对学生的提问转化为师生间对话的策略,促使学生课堂上个性地、主动地表达对文本语言的理解。
陈老师用目标评价指引,以实践案例切入,敲开老师们的心门:个性化表达的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应是学生言语经验与文本经验的碰撞、建构。“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次研讨,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与会老师,都在交流中表达自己,反思自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索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