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展风采 蓄力成长向未来——记园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指导与展评专题研讨活动
5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指导与展评专题研讨活动在星湾学校举办。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张嘉老师、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吴哲书记,星湾学校杜红芳副校长、张磊副校长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通过课堂观摩、成果展示、专家讲座三个环节,向全体与会老师展示了园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践成果,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项目研究。
课堂观摩·文化浸润
课程开始前,孩子们在风雨长廊向大家展示了草鞋山博物馆项目组的研究历程与成果作品,展示了苏州博物馆项目组的《苏博里的时空迷踪》(星湾)、《昔年曾见》(方洲)两个剧本。历史厚重的考古溯源,创意无限的任务线索,让老师们赞不绝口。老师们带着对博物馆项目的初步认识走进博物馆课堂。
鞋山博物馆项目组给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的课堂。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小的陆文超老师执教的《草鞋山文物考古探索》,带孩子们走进草鞋山良渚时期的古墓进行挖掘。从前人的考古成果与考古意义出发,认识并使用考古工具,真实挖掘与保护文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寻历史、传承文化。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的谢静波老师用工程思维打开文物修复,在《如果文物会说话》的课堂中带领孩子们进行科学的文物修复活动。孩子们调动所学,用耐心与专心复原文物,努力实现“修旧如旧”。瞧,小小考古工程队可是培养了不少好苗子呢!
苏州博物馆项目组展现了一场“与文物对话,品苏博古韵”的剧本游发布会。发布会全程由孩子主导,台前幕后均是孩子们的身影。发布会前,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杨奕杰老师进行了前言课堂的教学,孩子们从观察视点、观察标尺、观察评价三个维度自主制定观察表格,用方法助力思维碰撞。发布会上,首先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学校的苏博项目现场,见证了项目的从无到有。方洲学校孙喜琴老师带我们《赴一场苏博文化之旅》,从背景、目标、流程、内容等多方便详细介绍了剧本游项目。随后,主持人发布了星湾学校的《消失的真珠》剧本,现场抽取玩家体验,逐步找到线索,找出盗宝者。最后请观察团进行点评反馈,在反思中继续前进。
成果展示·百花齐放
东沙湖实验中学的战一帆老师带来了东沙湖邻里中心未来改造项目:结合都市热岛效应,着力打造“城市森林”。孩子们通过12个课时,从了解需求开始到校企联动课堂,最后完成设计方案、搭建模型,为园区优化邻里中心建言献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显著提升,强化了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的实践中提高了核心素养。
周梦晨老师和她的团队执教“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通过此项目化学习课程,让更多学生关注并参与到动物保护的行动当中,严格规范自己并监督他人在动物园中的系列行为。在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并深化动物园存在的意义,让孩子们积极主动投身到动物园场馆的设计优化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守护者”,从而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专家讲座·深入浅出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书记、校长吴哲全程参与活动,带来了《基于跨科项目,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主题讲座。结合课堂和成果,吴哲校长具体介绍了跨学科项目的“一个理念、一个共性、一个愿景和几种实验”。在课程实施中坚持“3N”开头的理念,即三种方式、三维目标和三级课程管理,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学习的共性点,跨学科学习依旧需要立足课标,面向未来,而我们的课程需要帮助儿童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环境,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吴哲校长还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学校的项目实践,最后通过七个维度的集章评价,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活动最后,张嘉老师就如何基于地域特色和生活实际,做实做好做新项目研究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指导。她提出“要做基于课标、有支撑的跨学科项目”,并指导综合实践老师“如何在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与问题解决中,再往深处挖掘,重新和学科核心知识建立链接”。
本次活动用成果反思项目,用成果孵化创新,唤醒了教师对于项目成果的新认知,提升了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一审一校:杨奕杰
二审二校:张 嘉
三审三校:朱红伟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